(通讯员 吴悠 芦金宝 李苗)9月20日上午,“林增平学术讲堂”系列讲座继续开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教授受邀至历史文化学院203报告厅,开展题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讲座。副院长刘利民主持此次会议,部分历文院师生参加。
杨天石以孙中山同时期的其他几种社会模式引入,对比康、梁的“资本主义模式”、托尔斯泰建议的“东方农业社会”模式、刘师培的“无政府均力社会”以及苏俄初期的“战时共产主义”,进一步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环境——是国际社会主义思潮、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国情的相结合的产物。随后,杨天石提出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核心两句话就是“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他认为九个月的伦敦生活对于民生主义思想的萌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发展的讲述,杨天石则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做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互相为用、有机结合。
以1924年8月的《民生主义演讲》为例,杨天石重点分析论述了孙中山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考察。他对于孙中山的社会进化四法进行分析解读,认为四种方法有些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有一致之处,提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从原则上是一致的。同时,他强调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其中的部分在改革放过程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一些也将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挥参考借鉴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遗产,我们仍需一个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
最后,杨天石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大家的问题给予了认真细致的回答,提问过程中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杨天石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全面、深入的讲解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开阔学术研究视野,加深对相关学术前沿问题的认识,同时,对于推进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专家简介:
杨天石(1936——),江苏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 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已出版历史、哲学、文学各类著作六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被全国31家媒体评为2008年十大好书奖、香港书奖,第二辑获“最受读者关注的历史著作”奖,第三辑、第四辑两获《亚洲周刊》的十大好书奖,展现辛亥革命全貌的《帝制的终结》获《新京报》最佳历史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