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卉肖骁)2024年10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文渊楼111会议室开展《谈谈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邹水杰教授主持,历文院部分教师、学生听取了讲座。
首先,卜宪群教授阐释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研究的缘起,乃由于学界存在对中国古代无“治理”这种不正确认识。卜教授指出中国古代的统治和治理有重合的一面,而古人对于治理思想又有独特的见解,这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然后,卜宪群教授从词源入手解释“治”“理”“治理”等概念的出现,以及这些概念在治国思想、政治制度、管理模式上的重要意义。卜教授指出,战国是国家治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只有顺应时代需要,使国家井然有序的制度,如选贤任能、公私分明、扬善止奸、循理论功,才能称为“治理”或“治世”。
接着,卜宪群教授分析了“治道”政治文化观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就“什么是治道”以及治道的理论、内涵、手段、方法等,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秦汉以后,“治道”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在许多政治家那里获得了肯定并更多地被引入了政治领域。同时,我国古代政治传统中存在“盛世”与“治世”两个概念,盛世一定是治世,治世则是盛世形成的基础。
随后,卜宪群教授阐述了中国古代治理思想之于当代的若干思考与价值。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赋予了“治”“理”和“治理”以特定含义,不是所有的统治都可以称为治理。“治”与“乱”是相对的,国家的统治只有坚持正道,按照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办事,顺应社会、符合民心,才可以称之为“治”“理”或“治理”。
最后,卜宪群教授强调,中国古代的治理思想中关于追求法治、廉平、教化、任贤、民本、向公、俭约及社会参与的基本治理精神,对当今的国家治理体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讲座结束后,卜教授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欢迎同学们报考中国社科院大学的博士生。此次讲座兼具理论深度和精细考证,展现了卜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史教师的相关研究和同学们的学习思考,都有重要启发,受到我院师生的热烈欢迎。
主讲专家简介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政治学研究》《求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秦汉官僚制度》《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悦己集》等专著十多部,并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及五卷本《中国通史》的总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