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肖骁)2025年3月20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在东广场科研楼305报告厅举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晶晶老师担任主讲人,开展《论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公平”话语中的生理性维度》专题讲座。历史文化学院23、24级世界史研究生以及部分老师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张晶晶老师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公平”话语体系的产生为切入点,结合荷兰学者西佩·斯图尔曼所著《发明人类:平等与文化差异的全球观念史》,为同学们介绍了平等的观念史。
接着,张晶晶老师着重讨论了英国社会公平话语中出现的生理性维度,比如疾病传播的因果式叙事、衡量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生理性指标等。她指出,有关生理性维度的探讨展现了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者如何建构了身体和健康权利的话语,并深化了社会公平、正义、权利和团结等概念的内涵。在讲述中,除了专业知识的讲解,张老师还大量援引网络上的新闻报道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辅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及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张老师则提供了严谨且真诚的回答。此次讲座为同学们展现了在研究医学史、知识史和思想史时,如何正确应用跨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实践,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主讲专家简介
张晶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西方医学社会史、知识史与思想史。曾获得“伊拉斯谟+”项目的资助,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中心交流。另获得国家公派留学项目(CSC)的资助,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在《史学月刊》、《医疗社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