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肖骁)2025年3月24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特聘中国艺术主任孙志新教授应邀在湖南师范大学文渊楼203学术报告厅开展《中国情怀:秦汉文明与中外交通》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李建毛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老师参与讲座。
会议伊始,孙志新教授介绍了秦汉时期所处的历史背景及策展初衷,他认为,秦汉两代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其重要意义与西方同时代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相当。秦汉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与思想体系成为后世立国的基石,其文化艺术也对此后两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教授强调,两千年来的历史实证说明:中华文明和国家的延续不仅因为有着高度统一的政权模式,更重要的是因为广阔疆域里的民众对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随后,孙志新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秦汉文明》展的两大主题:1.秦汉时代创立统一的国家,阐述了政治统一而文明多元的国家模式的形成,和民众对统一国家和文化的认同;2.秦汉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展示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频繁的经济、思想、文化的交往,追溯“一带一路”的历史。围绕这两个主题,展览又分为了“秦定天下”、“大汉雄风”和“中宁大同”三个单元。展览最后选取了一面在长沙伍家岭出土的铜镜,上有铭文写道:“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孙教授强调,“中国大宁”的字样不仅诉说着时代的声音,更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代表了广阔边疆统归于故土的概念。
接着,孙志新教授对“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这两条道路不仅带来了异域的商品和珍宝,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艺术和文化上的交流互动。他指出,两条道路的频繁的交往为秦汉文明注入了全新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再生,秦汉时代不仅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树立了一个持久的模式,而且培育了一个有国际情怀的社会,其吸收外来影响的能力恰是一个强盛、自信的中国的时代特征。
会后,历史文化学院李建毛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孙志新教授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与会师生们的提问。
本场讲座,孙教授采用文物和史实,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分析和探讨了秦汉时代中国政治上统一而文化上多元的国家模式的形成,同时追溯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展示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会师生通过孙志新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整体面貌与多元一体的文化交流格局,并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获益匪浅。
主讲专家简介
孙志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美术史、考古学博士。现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特聘中国艺术主任,并在国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7年荣获美国艾瑞斯基金会杰出学者奖。在海内外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内容包括玉器、青铜器、金银器、陶瓷、书法和中国考古学等,并在高等院校和博物馆举办学术讲座,参与博物馆人才的培训工作。主持策划多项中国艺术展览,2017年《秦汉文明》特展荣获当年全球美术奖最佳古代美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