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苗 李澳琳 刘奕欣)2025年8月6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井冈星火照青春,红色家风润初心”为主题,将课堂搬到历史现场、把教学融入实践体验。
青山奠基石:“三址”现场教学
团队清早登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同学们列队默哀、敬献花篮,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苍松翠柏之间。随后,大家进入陵园内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逐一了解为井冈山斗争而不懈努力的革命烈士们及其坚毅奋战的场景。

(图为实践团同学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篮)
团队继续前往大井革命旧址群,踏入当年毛泽东同志旧居院落。讲解员指向屋前那棵被炮弹炸断却仍顽强重生的“常青树”道:“这棵树就像井冈山的革命火种,无论遭遇怎样的摧残,总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读书石”前,讲解员回溯毛泽东挑灯夜读、运筹帷幄的历史瞬间。同学们深刻体会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的真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
实践团参观小井红军医院旧址。这座由茅棚搭建的简易医院,曾收治过数以千计的伤病员,如今陈列着锈迹斑斑的手术器械、带有血迹的绷带、满墙草药。革命时期医疗条件不完善,麻醉药也没有,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家风续薪火:“革命后代话初心”
下午“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在基地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中国核试验基地开拓者——张蕴钰的儿子张旅天,两位老前辈先后讲述了解放西藏的不易、研发核导弹的艰难,打开同学们了解革命历史的另一扇窗。芦继兵老先生讲到“枪林弹雨,侥幸活下来了,复员回家,衣锦还乡,阖家团圆,与亲人困聚。进军西藏,可能永远回不来,进藏、进藏,进去就被埋葬。”但仍有很多年轻人怀揣着对革命的坚守义无反顾进藏。张旅天老先生讲述父亲从上甘岭到投身核试验基地数十年的艰辛,共产党员永远不忘初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讲座)
稻草织信仰:夜晚学编红军草鞋
傍晚,一场特殊的编草鞋实践课正在进行。大家初拿到老师分发的稻草和红绳时还有些手足无措。“编草鞋要先固定鞋头,绳结要系紧,不然行军时容易磨脚。”在当地老艺人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一绳一绳,从笨拙模仿到两小时后独立编出独特造型的草鞋。王同学感慨道:“原来一双草鞋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当年红军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图为实践团同学亲手编制草鞋)
实践团同学们在触摸历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传承技艺中体会奋斗的意义。新时代的青年必将带着这份红色记忆继续前行,让井冈山精神在青春奋斗中绽放新的光芒。
一审:王妍
二审: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