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科学研究

学科设置

“双一流”建设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博士后流动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周琼教授应邀开展《“意外”的灾害:中国西南瘴疠认知中的田野发现与民间智慧》专题讲座


(通讯员 肖潇 邓洁)2025年11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增平学术讲座”第六十七讲于科研楼305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琼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作《“意外”的灾害:中国西南瘴疠认知中的田野发现与民间智慧》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桂林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现场学术交流气氛浓郁。

首先,周琼教授以研究瘴气时的四个“意外发现”为切入点,提出瘴疠既是一种生态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被建构的灾害”,其认知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碰撞与权力关系。她强调,历史研究需兼顾“文本批判性”与“现场同情性”两种视角。

紧接着,周琼教授指出,在“华夷之辩”的框架下,瘴疠被用作区分“文明”与“野蛮”、“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标识。而对“瘴疠”的恐惧及相关叙述,是中原王朝构建和维护天下秩序、巩固自身文明优越性的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随后,周琼教授结合自身在西南地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从避灾、防灾、减灾三个方面阐释了民间智慧:民众在恐惧中形成了精细的“避瘴”理念,她以粪便入药为例,指出民间在与“瘴疠”灾害长期共处的过程中,摸索出诸多宝贵的民间验方和行之有效的地方技术。不仅如此,周教授强调,在特定语境下,瘴疠不仅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生态标识。除此之外,周教授还剖析了瘴疠被视为社会性灾害的原因,认为瘴疠作为一种灾害,是其生物属性与社会文化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周琼教授总结道,中国西南瘴疠史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史,更是地方性知识的创造与整合史。对任何“灾害”的理解,都应置于特定的时代与区域文化背景之中。

讲座结束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桂林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周教授的研究突破了文献的局限,“走向现场”的研究路径揭示了文本认知与实地认知之间的差异,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范例,带来了在书斋中难以获得的学术收获。

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积极提问,围绕“灾害记忆如何建构”“医疗社会史与医学地理的区别”“非交战区战争环境史研究路径”等问题与周琼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气氛热烈。


undefined


自由交流结束后,参会同学与周琼教授合影留念,为本次学术讲座画上了圆满句号。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学子们的研究视野,更凸显了“走向现场”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

一审 兰岚

二审 郭辉

三审 刘利民 

2025年11月20日 09:42  浏览:

下一条:重庆师范大学常云平教授应邀开展《大后方的形成与抗战前途》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