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杨卉肖骁)2025年5月17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增平学术讲座第56讲在东广场科研楼305报告厅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振红教授担任主讲人,作“北大藏西汉简《苍颉篇· 颛顼》的文义及其思想背景”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邹水杰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杨振红教授简要介绍了《苍颉篇》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她指出,《苍颉篇》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识字教材,不仅在秦汉时期具有广泛影响,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接着,杨教授将焦点转向《苍颉篇·颛顼》章,详细解读了该章的文义。她通过逐句分析,揭示了该章围绕颛顼、祝融两位古史传说人物展开,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对水德和火德的观念。杨教授指出,颛顼作为北方水德之帝,祝融作为南方火德之神,二者的形象与职能在《颛顼》章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反映了当时阴阳五行思想和五德终始说的盛行。
在解读过程中,杨教授特别提到了《颛顼》章中“招搖奋光”一句的深层含义。她指出,“招搖”在古代不仅指北斗七星之一,更象征着天子的权威与国家的强盛;并且,通过对《荆州占》等文献的考据,杨教授进一步揭示了该句是如何与下文“豫绿恢,得隋愷襄”相衔接,共同描绘汉王朝的强大与繁荣。
杨教授随后通过对《颛顼》章中的颜色词汇、地理名词、军事与贸易术语等内容的解析,揭示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她特别强调,《颛顼》章的体例不同于传统的字典辞典,而更接近于《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教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教化功能。
最后,杨教授指出,《苍颉篇·颛顼》章不仅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文献,更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她鼓励在座学者和学生继续深入挖掘这部文献的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讲座在历史文化学院邹水杰教授热情洋溢的总结中结束。其间,杨振红教授还细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相当活跃。杨振红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增进了同学们对《苍颉篇·颛顼》章的理解与对古代文献研究的浓厚兴趣。
主讲专家简介
杨振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秦汉史、简帛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等职。出版《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续编)》《出土简牍与秦汉帝国》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日)《东方学报》、(韩)《东洋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曾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李学勤中国古史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一审 兰岚
二审 郭辉
三审 刘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