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动态

学位点建设

导师队伍

研究生招考

规章制度

您当前所在位置: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讲授《史料、理论与视野:中国近代史研究》专题课程


(通讯员肖骁李澳琳)2024年10月22日至11月6日,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老师讲授《史料、理论与视野:中国近代史研究》系列专题课程。

16dbf4bd806a847f44847e8fdfc6164

2024年10月22日,本课程第一讲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利民教授主持。第一讲主题是“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多民族国民国家的构建”。陈谦平教授首先指出,研究近代中国边疆问题,必须要有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注重历史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综合考察。他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持续发展达五千年之久是国际化发展的结果,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与其他文明的不断交流、融合分不开。同时,闭关自守与中华文化的衰落同步,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虽然加剧了现代化困难程度,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辩证地看待由不平等条约构成的条约体系在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肯定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由传统皇朝向现代化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也对条约体系与北京政府维系五族共和的艰难困苦局面、危难中面临复兴与御侮的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的阶段性分期以及雅尔塔密约与战后中国版图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学术分析。最后,陈谦平教授指出,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实行共和体制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开端;中国要想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受战争赔款和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封建皇朝向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转型,实非易事;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整体性体现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并不完全是政治和社会内卷化的结果。

10月25日,本课程第二讲主题是“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陈谦平教授首先概述了海内外收藏的民国档案情况,包括国内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之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各地档案馆收藏的主要民国档案。陈教授强调,实证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论从史出,系统地掌握史料则是民国整体史研究的基础。对于西方的民国史研究,陈教授认为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西方的民国史研究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言必称美英。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学者思想禁锢的解除、资料占有上的全面、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和理论视野的拓展,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中青年学者,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我们不能对西方的民国史研究过于崇拜。但是我们也要和西方的学界有很好的交流和沟通。除了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更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陈教授指出,中华民国史研究应该放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史料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国,要有国际化的史料。同时,他还结合自身在中华民国史研究方面的研究经验指出,在研究中一要注意档案资料的发掘,一要注重多国史料的利用,还要注重国家化的视角和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10月30日,课程第三讲主题是“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史”。陈谦平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将中国抗日战争置于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关系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他将抗日战争创见性地划分为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和国际抗战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了中德、中英、中美、中苏关系及国际环境对中国抗日战争各个阶段的影响,并以中国钨砂资源需求考察各国对中国抗战态度与关系变化的实质。陈谦平教授强调,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野观察,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全面抗战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以中国抗战力量为主体、中国为主战场的东方战场(包括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也就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牢固奠定了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微信图片_20241107154051

11月6日,本课程第四讲主题是“战后美国对中国南海政策的演变(1941-1988)”。陈谦平教授通过大量援引自身前往美国获取的一手档案,详细梳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美国对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与琉球的政策演变,以及不同时期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地区与中美两国的势力斡旋,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剖析了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原因。陈教授认为,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与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休戚相关,并预测在中美关系紧张程度不断升级的当下,美国将深入且持久地在南海问题上有所行动,中国需做好应对。同时,陈教授强调近代以来的中国对南海诸群岛主权争端,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国际法问题,而是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以西方条约体系为特征的、以西方殖民侵略为实质的国际体系同以中国为中心的、以东方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东亚国际体系的冲突。这两种文化如何协调,使南中国海成为和平之海、稳定之海、合作之海,才是争端解决的当务之急。

据悉,本课程广受好评,除历史文化学院二十余名硕博士研究生选修外,还有近百名本科剩和十余名硕博士研究生申请旁听。每次堂课结束前,陈谦平教授都会留出时间与在场师生互动讨论,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许多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极大提升了对史料搜集和整理运用的学术能力。

2025年02月24日 14:27  浏览:

上一条:世界史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
下一条: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赴橘子洲景区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